火山导读:
香港公司的“不活跃报告”(Dormant Company Reporting)是针对无实际经营活动的公司的合规安排,旨在简化其审计、税务及注册维护流程,本文从法规解读、业务实操、策略指南三方面,系统梳理香港不活跃报告的核心要点,帮助企业合法合规降低维护成本。 香港对“不活跃公司”的规制主要基于《公司条例》(第622章)及税务局《税务条例》(第112章),核心是区分“活跃公司”与“不活跃公司”,并适用不同的合规要求。
不活跃公司的法定定义
根据《公司条例》第429条,“不活跃公司”指没有任何会计交易的公司,包括:
免责声明:素材来源网络公开渠道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|
- 无经营业务(如未开展贸易、服务等核心业务);
- 无银行账户流水(或仅有银行账户的基本年费扣除,无经营性收支);
- 无资产处置、投资、借贷等财务活动;
- 无雇佣员工、租赁办公场所等运营行为。
注意:即使公司已注册但未开始运营,或业务已终止且无后续活动,均可能符合“不活跃”条件。
核心法规要求
合规领域 | 活跃公司 | 不活跃公司 |
---|---|---|
审计要求 | 需每年由香港持牌核数师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| 可豁免全面审计,仅需核数师出具“不活跃声明”(Dormant Accountant’s Report) |
税务申报 | 需提交审计报告+利得税表(BIR51) | 可提交“不活跃报告”(或零申报),无需审计报告(视情况) |
周年申报 | 需提交周年申报表(NAR1)并缴费 | 仍需提交周年申报表(NAR1),但可申请豁免部分行政费用 |
公司注册处备案 | 无需额外备案“活跃状态” | 如长期不活跃,可向公司注册处申请“不活动公司”状态(非强制,但可简化后续维护) |
税务局对“不活跃”的认定标准
税务局对“不活跃”的审查较严格,需满足“完全无经营迹象”,包括:
- 银行账户无经营性收支(如仅有股东注资但未使用,可能被认定为“名义活跃”);
- 无签署商业合同、开具发票、接收货款等行为;
- 无在香港产生任何应税利润(即使业务在境外,若通过香港公司运作,仍可能被认定为“活跃”)。
业务实操:不活跃报告的申请流程与材料
若公司符合“不活跃”条件,需按以下步骤完成合规申报,避免因错误申报导致罚款(最高HK$10,000)或被列入“异常名单”。
免责声明:素材来源网络公开渠道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|
判断是否符合“不活跃”条件(关键第一步)
需由董事签署《不活跃状态确认书》,明确公司在财政年度内无任何会计交易,并留存以下证明材料(以备税务局核查):
- 银行对账单(需显示无经营性流水);
- 董事决议(记录“公司未开展业务”的决策过程);
- 无业务合同、发票、雇佣记录等辅助文件。
审计与税务申报流程
(1)出具“不活跃声明”(若需)
若公司已成立超过18个月,或税务局要求提供证明,需委托香港持牌核数师出具“不活跃声明”,内容包括:
- 确认公司在财政年度内无会计交易;
- 说明公司无资产、负债或仅有名义资产(如股东认缴资本未实缴)。
(2)提交利得税申报
- 首次申报:收到税务局发出的利得税表(BIR51)后,在1个月内填写并提交,注明“公司处于不活跃状态”,附上董事签署的《不活跃声明书》(无需审计报告)。
- 后续申报:若公司持续不活跃,可向税务局申请“长期零申报豁免”(需每年确认状态),避免反复收到税表。
(3)注意:“零申报”≠“不活跃报告”
- 零申报:适用于“无应税利润”的公司(可能有业务但亏损),需说明业务情况;
- 不活跃报告:适用于“无任何业务”的公司,需明确声明“无会计交易”,二者不可混淆。
公司注册处的“不活动公司”备案(可选)
若公司计划长期不活跃(如休眠状态),可向公司注册处提交《申请不活动公司状态通知书》(表格ND1),获批后可:
免责声明:素材来源网络公开渠道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|
- 豁免部分周年申报费用;
- 暂停部分董事责任(如无需定期召开董事会,但重大决策仍需董事决议);
- 后续恢复活跃时,需提交《恢复活动通知书》(表格ND2)并补缴费用。
策略指南:如何利用不活跃报告优化合规成本?
不活跃报告的核心价值是降低初创期或业务停滞期的合规成本,但需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策略,避免因“过度申报不活跃”导致风险。
适用场景:何时选择申报“不活跃”?
- 初创公司未启动业务:如公司注册后6-12个月内无实际运营,可申报不活跃,节省审计费用(每年约HK$3,000-8,000);
- 业务暂时终止:如季节性业务、项目型公司在间隙期无活动,可短期申报不活跃;
- 壳公司持有资产:若公司仅持有商标、股权等静态资产,无经营活动,可申报不活跃(需确保资产无处置、无租金收入等)。
风险规避:三大“雷区”需警惕
- 错误申报“不活跃”:若公司实际有业务(如通过香港账户收款)却申报不活跃,税务局可追溯3-7年,并处以少缴税款3倍罚款+滞纳金;
- 忽略“被动收入”:如公司持有香港物业产生租金、银行存款产生利息,即使无主动经营,仍需申报应税收入(不可按“不活跃”处理);
- 未及时恢复“活跃状态”:若业务重启但未向税务局更新状态,可能导致后续审计、税务申报逾期,产生罚款(最高HK$50,000)。
成本效益对比:活跃vs不活跃公司的年度合规成本
合规项目 | 活跃公司(小型贸易类) | 不活跃公司 |
---|---|---|
审计费用 | HK$5,000-15,000 | HK$1,000-3,000(仅不活跃声明) |
税务申报费用 | HK$1,000-2,000(含代理) | HK$500-1,000(零申报/不活跃报告) |
周年申报费用 | HK$1,050(政府收费) | HK$1,050(政府收费,不可豁免) |
合计(年度) | HK$7,050-18,050 | HK$2,050-4,050 |
长期不活跃公司的终极策略:注销vs休眠?
若公司确定永久终止业务,可选择“注销公司”(程序较复杂,需6-9个月),或“长期休眠”(持续申报不活跃):
- 注销优势:彻底免除后续合规责任,无潜在税务风险;
- 休眠优势:保留公司主体(可用于未来重启业务或转让),维护成本低(每年约HK$2,000-4,000)。
香港不活跃报告是合法合规的“低成本维护工具”,但需严格遵循“完全无经营”的标准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税务风险,核心步骤可概括为:判断状态→准备证明文件→完成审计(若需)→提交税务申报→年度维护,对于初创企业或业务停滞期的公司,合理利用不活跃报告可显著降低合规成本,但需定期评估业务状态,及时更新申报信息。
如有疑问(如“银行账户有少量流水是否影响不活跃申报”“如何恢复活跃状态”等),建议咨询香港持牌秘书公司或核数师,确保合规性与策略性的平衡。